Loading...

夾層屋 vs 樓中樓:差異、法規與你該注意的事 !

以為家裡「挑高一點、加個樓梯」就能多出一層空間?其實這當中可大有學問!很多人買房或裝修時,常聽到「夾層屋」和「樓中樓」,兩者聽起來好像差不多,但在合法性、面積限制、結構安全與消防標準上,卻是天差地別。如果不小心搞錯,不只可能變成違建,還會影響貸款、保險甚至安全。今天就來一次搞懂——什麼是夾層屋?什麼是樓中樓?它們到底差在哪?還有 2025 最新法規中,關於夾層的幾個重要更新,一篇讓你看懂、裝修不踩雷。

一、夾層屋是什麼?空間變大,但法規更要注意

想多出一個小閣樓、收納區或迷你臥室?這就是許多人會選擇加設「夾層」的原因。所謂夾層,其實是指在原有樓層的地板與天花板之間,再加建出一層中間樓板的空間。

不過要特別注意,根據建築法規,同一樓層內的夾層面積不得超過該樓層地板面積的三分之一,或 100 平方公尺,否則就會被認定是新增一層樓,必須計入樓層與容積率。若夾層是依規劃建造並通過審查,就能合法登記產權;但若是自行加建、超面積或未申請,就可能被列為違建,日後在買賣或貸款上都會出問題。

二、樓中樓是什麼?設計時就考量好的合法雙層空間

說到「樓中樓」,很多人會想到挑高客廳、上層是臥室、下層是客廳的那種格局。事實上,樓中樓是建商在設計階段就規劃好的上下雙層空間,中間以室內樓梯相連,並且在建築執照與使用執照上都有正式登記

因為從一開始就納入整體結構與消防設計,所以在安全性、合法性與產權登記上都比後加的夾層更有保障。這類格局的樓層與面積已經計入總建築面積與容積率,未來在買賣、貸款或保險上,也能更順利、不容易出現糾紛。

三、夾層屋 vs 樓中樓:看起來相似,其實差很多 !

很多人第一次看房時,常會覺得「夾層屋」跟「樓中樓」好像都差不多——都是上下兩層、有樓梯連接,但其實在合法性、結構安全、消防標準、甚至市場價值上,都有明顯差異。下面這張表幫你一次看懂兩者的重點比較,無論是要裝修、買屋或改建,都能快速判斷哪一種空間比較適合自己。

四、空間能多用,但安全與合法更重要 !

夾層屋確實能讓空間變得更有彈性,不論是收納、休息還是打造獨立空間角落,都能夠讓家更有層次感。不過在動手裝修前,一定要確認樓層結構、建照標示與消防配置是否符合規定。若是若是購屋時看到有「夾層」或「樓中樓」的格局,記得詢問是否有合法登記是否影響貸款與保險

簡單來說,樓中樓是設計時就規劃好的雙層空間,夾層則是後期加設的延伸運用。兩者都能讓居住更靈活,但「合法、安全、結構穩固」才是讓空間使用更長久的關鍵,多花一點時間確認,才能讓家的每一層都安心又舒心 ! 

延伸閱讀 : 想裝修又在意風水 ? 10個室內風水禁忌你必須知 ! 相罵門竟會導致感情破裂 ? ! ( 上篇 )

延伸閱讀 : 貓宅設計最容易踩雷的5個地雷區,毛主子居家安全必看!

You might also like

No Comments

Leave a Reply